据媒体报道,“全面二孩”政策实施后,“二孩经济”也被带火了。就拿月嫂来说,薪酬水涨船高,有的月薪高达2.6万元,涨幅十分惊人。不仅如此,一个万亿级的服务大市场将迎来爆发期。
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2017年二孩出生数量达到883万人,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人,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.2%。这是“全面二孩”政策实施后,计划生育时期所积攒的生育需求逐步释放的结果,月嫂服务以及月子中心的订单这两年也是年年爆满。
需求的日益增长、资本的不断介入,使得母婴行业的中高端市场不断被开拓,不仅一二线城市呈现火爆之势,而且三四线城市也在强劲增长。除了与母婴产品有关的服装、玩具及其他相关产品外,最直接的就是对“月嫂”需求的猛增。在深圳,金牌月嫂的月最高工资已超过2.6万元,即使普通的月嫂也要七千八元,比去年上涨了约10%左右。在“全面二孩”政策放开后,越来越多的二孩家庭开始重视孕期和产后服务,月嫂市场已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。
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,是否有足够的合格月嫂供给?答案并不乐观。《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》对母婴生活护理员(俗称“月嫂”)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,月嫂需要接受理论与实际操作培训并取得资格认证才能上岗。母婴生活护理服务从一星级到五星级直至金牌级共分为六级,其中一星级最低、金牌级最高,不同级别应对不同的要求。
然而,市场上的月嫂并非都合格,有资质的月嫂更是难觅。但就目前的月嫂市场来看,行业鱼龙混杂,亟须调整和规范。就是说,“二孩经济”要爆发,合格月嫂并不多见。月嫂流动性较大、不易监管,对于一些缺乏辨别能力的家庭来说风险很大。如今,月嫂挂牌前的工作一般都由月嫂中介负责,许多中介公司为了招揽客户,就把一些月嫂冠以“特护师”“金牌月嫂”等名头,而月嫂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否与这些名头相称就需要打“问号”了。
可见,“二孩经济”升温,更要注重月嫂的资质。月嫂工作既是一个技术活儿,也是一个良心活儿。即使月嫂有资质,对护理工作也马虎不得,更何况还有众多没有资质的月嫂。只有加大监管力度,对月嫂行业不断加以规范,完善月嫂的资质认证考核,才能逐渐剔除行业内不合格的中介和月嫂,从而确保妇幼健康。对于“二孩经济”,不仅要抓住消费升级的机遇扩大经营范围,更要注重月嫂的服务质量,这也是保证妇幼健康乃至人口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