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月子,中国人比较重视,可月子老理儿、风俗,是不是准确;伺候月子应该是个什么标准,很多人甚至月嫂都说不清楚。
今天上午,深圳市母婴护理行业首个《母婴产褥期护理服务流程标准》正式发布。新妈妈们可以“按图索骥”,甄别月嫂服务,选择合格月嫂。
伴随着“全面两孩”政策的实施,本市乃至全国各大医院怀孕建册建档人数明显增多,月嫂等母婴消费市场火爆,“月子”服务欠缺标准、专业度较低、监管缺失等情况亟待改善。
现在,伺候月子,终于有标准了。
深圳移动互联网健康服务协会发起并制定了《母婴产褥期护理服务流程标准》团体标准,汇集了医院护理专家意见和大量一线服务实践经验,这是本市首个“月子”标准。
该标准对母婴生活护理员资质严格把关,要求护理人员须具备真实、有效的身份证明,有经”卫生部门认可的医疗机构出具”的健康证,以及“人社部等国家认可的”职业资格证等资质。
在服务技能方面,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新生儿疫苗接种的信息,还要掌握产妇及新生儿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护理技能。
除此之外,护理人员要经过母婴生活护理服务机构从健康检查、技能评定、心理测评、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审核后,方可上岗。
同时,标准还规定了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流程,按天描述、规定护理服务内容和要求。
例如要求母婴护理服务人员熟练掌握新生儿黄疸、湿疹、脐炎等常见病和产妇乳腺炎、产褥感染的家庭护理技能,以及对产妇产后心理疏导等方法。
新出台的标准以产褥期的时间为长轴,以新妈妈和新生儿的发展和变化为纵轴,对应每天或每个阶段的母婴护理服务,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细节,不仅使服务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,同时还能让新妈妈了解月嫂应该提供的详细服务内容。”
深圳移动互联网健康服务协会相关负责人说。
值得一提的是,针对新生儿的早教内容也纳入了护理服务流程。
据介绍,新生儿的早期教育主要涉及对新生儿“视、听、嗅、味、触”的刺激和锻炼。
比如:
月嫂可以用印有黑白色图案的黑白卡让新生儿注视,锻炼其追视能力;
用音乐、铃声对宝宝的听觉进行开发;
还可以让孩子闻一闻自然的花香、果香,锻炼孩子的嗅觉发育等。
标准还规定,月嫂需要每天详细填写新生儿喂养记录,并给出了一张格式规范的记录表。
记录表包括新生儿每天的喂养次数、体温、体重、大小便情况、洗澡、抚触、脐带消毒和奶具消毒等情况。
“这一标准虽然没有强制性,但它的出台将给‘月嫂’行业带来指导。一方面让月子服务的提供者能对照标准,看到自身的提升空间。同时也让消费者心中有数,可以判断月嫂的服务品质。”
该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称,未来将进一步推动这一标准“升级”为地方标准。
据悉,该标准未来将对外公开,并通过平台、影像和视频的形式向公众宣传。